close
演出日期:2008年10月18日(六)晚間七點、19日(日),下午三點
演出地點:加拿大麥基爾大學Pollack Hall(555 Sherbrooke Street West)
演出人員:

指揮/Alexis HauserMarina Mdivani教授
Born in Vienna - Piano and cello studies as a child graduated 1970 with distinction from Hans Swarowsky's masterclass at the Universitaet fuer Musik und Darstellende Kunst in Vienna. Conducting courses with Franco Ferrara and with Herbert von Karajan.

1973 debut with Vienna Symphony - 1974 Koussevitzky Conducting Prize in Tanglewood 1975 US conducting debut with Atlanta Symphony and at New York City Opera.

Guest engagements include: Vienna Symphony and RSO Vienna, Rotterdam Philharmonic, Hilversum Radio Philharmonic, Radio Symphony Berlin,Tchaikovsky Symphony Orchestra Radio Moscow; Orchestre National de Toulouse, Symphonies of Pittsburgh, San Francisco, Minnesota, Montreal,Toronto, and Mexico City.

1981-88 Music Director of Orchestra London Canada 1991-95 Principal Guest Conductor of the Budapest Philharmonic.

As orchestral trainer, Hauser conducted the orchestras of Juilliard and Manhattan School of Music, Chicago Civic and KCM Tokyo.

Since 2001 Artistic Director of the Orchestre symphonique McGill de Montreal . Since 1999 Principal Guest Conductor of the Ensemble Wiener Collage (members of the Vienna Philharmonic).

Numerous recordings and videos in Europe, Japan and in Canada.


小提琴/依達‧韓岱爾(Ida Haendel)
一九二八年的十二月十五日,依達‧韓岱爾誕生於華沙附近的一座小鎮Chelm市,雙親皆為家境清寒的猶太人,父親在早年時曾學過小提琴,原本還立志要當一位小提琴家,可惜受到父母的反對而壯志難伸,雖然後來改行當畫家,但對小提琴依然念念不忘。依達的誕生可說是上帝賜給這對貧窮夫妻最好的禮物,三歲時即展現過人的天賦,小小年紀的她已能拿起姊姊的「小小提琴」無師自通地演奏一些簡單的歌謠,之後由父親正式啟蒙。

四歲時入華沙蕭邦音樂學院並免費由奧爾的弟子米夏諾維齊M.Michailowicz收為門徒,七歲時以最優異的成績畢業並獲「胡伯曼小提琴大賽」金牌獎(比賽曲目是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之後她以神童的姿態到歐洲個國巡迴演奏,並先後和郭爾德堡及托登堡S.Goldberg and R.Totenberg(兩人也都是弗萊什的學生)學習。

一九三五年韓岱爾的父親原本打算帶著女兒到巴黎和西格堤J.Szigeti繼續學習,但後來因為西格堤本人的計劃臨時生變而無法成行,雖然韓岱爾在往後的學習過程中並未再正式求教於西格堤,但她卻認為自己的演奏風格仍受到西格堤極大的影響。雖然移居巴黎的願望並未實現,但卻很幸運透過友人的介紹而認識了偉大的小提琴教育家卡爾‧弗萊什C.Flesch,大師非常賞識韓岱爾的演奏並願意免費收她為弟子。同年她以不到十歲的年紀參加第一屆「維尼奧夫斯基小提琴大賽」,以優異的表現獲得主辦國的波蘭首獎。

在名師的指導之下韓岱爾進步神速,一些困難的炫技曲如:薩拉沙特的《卡門幻想曲》等都難不倒她,但由於她長期以神童的姿態出現,對於一些基本的樂理常識及認識樂譜並不完全清楚,這個問題終於在她和弗萊什學習貝多芬的《克羅采奏鳴曲》時全部顯現出來,當時除了弗萊什極為光火之外,就連韓岱爾的父親都覺得不可思議並非常生氣地責備她,這位無辜的小女孩並未默默承受這次的事件,相反地她為自己辯白說:「根本沒有人告訴過我,我當然不懂呀!!」

原來長久以來,韓岱爾全部靠著她超強的記憶力來學習小提琴,從未被質疑過她有這方面的問題,這種奇特的情況很快就獲得解決,之後韓岱爾不再憑直覺去演奏曲子,相反地她開始懂得如何去研究及分析每一首偉大的作品,這次的事情雖然對韓岱爾多少有點委屈,但對於她往後的學習卻有著非常重要的指標性意義。

1935年韓岱爾到巴黎舉行首演,獲得不錯的評價,之後她到在蒙地卡羅的一家賭場演奏,是她生平第一次和樂團演出協奏曲,沒有多久她接受在弗萊什的建議到英國定居,除了能夠繼續上課之外(當時弗萊什已移居倫敦),同時也可以發展演奏事業。韓岱爾的父親為了女兒的前途,便帶著全家移民到英國倫敦,剛開始時生活得非常辛苦,只能靠他替人作畫來維持生計,而女兒則是偶爾到有錢人家去演奏,賺取微薄的金錢來貼補家用,還好這樣的日子並沒有持續很久,在弗萊什的介紹之下,韓岱爾認識了當時著名的音樂經紀人羅德‧霍爾德R.Holt,在這位先生的安排之下,韓岱爾的演奏事業漸漸有了起色。

1936年在倫敦首次登台,演奏曲目正是她在「胡伯曼小提琴大賽」獲獎的曲目: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正當韓岱爾在積極準備的同時,她的經紀人霍爾德先生才發現韓岱爾因年紀太小而不能登台演奏,原因是按照當時英國政府的規定,是不準十四歲以下的少年公開演奏,而韓岱當時的年紀卻不到十歲,這樣一來至少還得等好幾年,還好霍爾德先生靈機一動把韓岱爾出生年份跟媒體圓謊,這樣一來只要過了12月15日(出生日),韓岱爾便可以名正言順地上台演奏。
這一招果真奏效,1936年的12月18日在倫敦的皇后音樂廳Queens Hall由名指揮家畢勤T.Beecham帶領,一起成功地完成了這場「好事多磨」的音樂會。

緊接著她又在同一個音樂廳舉行個人獨奏會,而樂於幫助學生的弗萊什為了讓他的愛徒能有更好的表現,便跟他的另外一位學生借了一把史特拉底瓦利的全琴給韓岱爾使用,可惜當天的演奏會因提琴大小的不適應而表現得並不理想,不過當地的樂評仍給予她比較正面的評價。

還好在1937年的2月,在名指揮家亨利‧伍德爵士H.Wood的指揮下,韓岱爾成功地完成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的演出,隔天報紙的樂評更是佳評如潮,伍德爵士對這位年僅九歲的女孩(實際年紀)有如此的稱讚:「當她在演奏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時,整個世紀正守望著這位神童,雖然她年紀輕輕,但對樂曲的詮釋能力卻是非一般人所能達到。」

這場成功的演奏會除了一掃上一場音樂會的陰霾之外,更讓韓岱爾知名度大增,同時也再次確立了她在英國樂壇的地位。

在幾場成功的音樂會之後,韓岱爾一家的經濟情況也獲得很大的改善,但久未回到故鄉的父親卻有著濃濃的鄉愁,便想帶全家人來一趟返鄉探親之旅,這件事情很快地就被弗萊什知道,但他卻極力的反對這件事(或許是他不願失去一個這麼好的學生),甚至不惜以「斷絕師生關係」來對韓家提出警告,不過這麼嚴重的聲明依然無法動搖韓岱爾一家人的心願,最後依然是啟程返回波蘭。

在歸鄉的路途中恰巧經過巴黎這個城市,當時羅馬尼亞小提琴大師愛涅斯科G.Enesco也已定居在此,韓岱爾便利用這個機會和他上了幾堂課,受益匪淺,她再日後曾對兩位大師有著如此的描述:『這兩位大師不同之處是很難評斷的,弗萊什是一位非常優秀的老師,他除了可以非常精確地改正學生的缺點之外,並能夠清楚地指出學生的需要,而且要求學生務必全盤了解,而愛涅斯科則有些不同,他並不要求學生應走往那個方向,只會將結果告訴你,剩下的就看學生自己如何修行了。』

韓岱爾這次和愛涅斯科的巧遇雖然讓她收穫頗多,但當這件事情傳到弗萊什耳朵時,卻讓他們的師生關係陷入了空前的危機,雖然弗萊什及愛涅斯科皆系出同門都是瑪爾西克Marsick的學生),但在各自自立門戶之後,這種事情依舊是一大禁忌(從古至今這種事情是不分國界,而且是常有的事)。

返鄉探親之旅結束後,韓岱爾仍舊回到倫敦繼續和弗萊什上課,還好這件事情並沒有繼續惡化下去,弗萊什只在第一次上課時告訴韓岱爾:「這樣的行為是有辱師門的」,至於他之前提出的嚴重警告,就早已拋到腦後了。

二次大戰爆發之後由於歐洲許多國家都已被反猶太人的納粹黨佔領,英國便成為韓岱爾唯一可以躲避這個世紀大災難的地方,在英期間她經常到各軍隊及工廠中去作勞軍的演出,並於1940年為英國Decca公司灌錄唱片,由於她傑出的表現使得她在不久後便成為正式的英國公民,大戰結束後韓岱爾以英國小提琴家的身份巡迴全世界,1946年11月她在英國演奏剛出爐沒有多久的哈查都量A.Khachaturian《小提琴協奏曲》(1940年完成)。

12月29日在紐約卡內基音樂廳舉行美國的首演,獲得極高的評價。兩年後她接受EMI公司的邀請,和著名指揮家R.Kubelik合作接連錄製了布魯赫《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1948錄製)及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1951錄製)。

1949年第一次到南非演出,三年後(1952),韓岱爾和家人移民到加拿大蒙特婁市,並又陸續在EMI公司錄製唱片,雖然離開了英國,但她依然以英國音樂大使的身份,並以演奏英國作曲家的作品(如:Britten、Walton、Elgar)為己任,對韓岱爾來說英國可說是她生命中的第二個故鄉,她曾說:『我愛英國這個國家,我這一輩子都不會放棄它的。』

1957年,她首演義大利作曲家達拉畢哥寇拉Dallapiccola(1904-1975)的小提琴作品:《塔替尼頌Tartiniana Seconda》。

1959年,她首次到蘇聯進行訪問演奏,在這個高手如雲的國度中,韓岱爾不但沒有任何的畏懼,相反地表現得相當精彩。由於演奏成就獲得肯定,使得她獲得蘇聯國營的Melodiya唱片公司的邀請,為該公司錄製唱片,六0年代後韓岱爾已成為世界首屈一指的女性小提琴家,演奏足跡已遍佈世界各地,亞洲方面她曾經和倫敦愛樂到中國大陸及香港演出(可惜未到過台灣)。

1964年,韓岱爾接受捷克Supraphon的邀請為該公司錄製三張唱片。1970年,發表個人的著作《女性與小提琴Woman and Violin》,描述她學琴的心路歷程,並記錄和她同時期音樂家的點點滴滴,為小提琴演奏史上重要的文獻。

1975年起,她又再度為EMI公司錄音,曲目包括西貝流士《小提琴協奏曲》及一些炫技小品,兩年後(1977),獲邀在芬蘭賀赫爾辛基音樂節中演奏西貝流士小提琴協奏曲》。

1979年,移居美國邁阿密市,隔年(1980)她在瑞典首演瑞典作曲家彼德森A.Petttersson(1911-1980)所獻給她的《第二號小協奏曲》。

1982年,由於她在演奏西貝流士小提琴作品的卓越貢獻,使得她榮獲『西貝流士獎』的榮譽,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成就,同年她更獲以色列愛樂的邀請,參加胡伯曼小提琴大師百年誕辰紀念音樂會的演出,其他參加的小提琴大師還包括有:I.Stern、I.Perlman、P.Zukerman、S.Mintz、 I.Gitlis等,全都是當代非常優秀的猶太音樂家。

九0年代韓岱爾以超過六十歲的年紀出現於世界樂壇,同時在1995年為英國Testment公司錄製小提琴聖經:巴哈的六首《小提琴無伴奏奏鳴曲》。
隔年,她和著名的蘇聯鋼琴家阿壻肯納基V.Ashkenazy攜手合作,為英國Decca公司錄製唱片,為近期的代表作。

除了在演奏上的成就外,在教學上她更是各大知名音樂夏令營爭相邀請的大師班教授,進入二十一世紀後,韓岱爾依舊寶刀未老,經常可見她的演奏及教學足跡,至今韓岱爾已縱橫世界樂壇超過六十年,其傑出的表現及卓越的貢獻是世人有目共睹的,相信以她過人的意志力,必能再為小提琴的演奏史留下更輝煌燦爛的一頁。

大提琴/海默維茲(Matt Haimovitz)
大提琴家,1970年出生於以色列,七歲在美國加州師事雷吉托(Gabor Rejto)學習大提琴,12歲經由朋友帕爾曼介紹認識著名的大提琴教師羅斯(Leonard Rose),1983年進入茱麗亞音樂院跟隨羅斯學習。

1985年2月,海默維茲與梅塔和以色列愛樂管弦樂團合作演出,這場音樂會透過以色列國家電視台對外廣播,1986年獲得「艾維費雪成就獎」,成為有史以來得到此一榮譽最年輕的音樂家。海默維茲目前演奏與錄音的重心放在二十世紀作品。

演出曲目:
白遼士:羅馬狂歡節序曲
布拉姆斯:為小提琴,大提琴和管絃樂團而做的雙協奏曲,a小調,作品一零二
梅湘:阿門的幻想
拉威爾:第二號組曲「達芬尼與克羅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tg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